新媒体语篇|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无聊文化初探

更新时间:2017-05-28 来源:大课堂 点击:

【www.yscs9s.com--大课堂】

  摘 要:在网络时代,无聊与文化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概念走到了一起,组合成为一个新词汇,并成为了网络文化形态的代表。本文从无聊与文化的基本概念入手,探析所谓无聊文化与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的关系,揭示出无聊文化所蕴含的对主流文化的消极反抗。
  关键词:网络;无聊;文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1-0068-02
  从以芙蓉姐姐为代表的网络红人,到以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起点的网络恶搞,再到被誉为网络第一神贴的“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有人说,网络群体性无聊终于走向了顶点。
  现如今,很多人每每提及网络文化,都把它与无聊文化相等同。那么,究竟什么是无聊文化?网络文化又为何无聊?
  一、所谓无聊文化
  什么是无聊文化?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我们可以从无聊与文化这两个概念出发去理解。
  (一)何谓无聊?
  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解释,一是指由于清闲而烦闷,二是指(言谈、行动等)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无聊对应的英文单词是Boredom。除无聊之外,Boredom还有厌倦、乏味、烦恼的意思。
  在我国,有学者指出:无聊是意义亏空、价值缺失导致的心理体验。无聊就是觉得一切都没意思,不知道活着的意义也不知道不活着的意义,不知道做一件事和不做一件事有什么差别,不知道为什么行动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行动[1]。
  心理学家认为,无聊是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不同的心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无聊的定义及其理解解释。尽管对无聊的定义多种多样,但大多数研究者都一致认为,无聊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2]。
  尽管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但总的来说,无聊,是不积极的、不受人欢迎的,不愉快的,或者可以从词性上来界定,是一个贬义词,包含负面的意味。
  (二)什么是文化?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包括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的物质创造活动和精神创造活动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第一次给文化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3]”
  英国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在1958年出版的《文化与社会》中,将文化看作一个整体的全部生活方式,而在之后的另一部著作《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中,又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认为,文化可以既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关于一个民族、一个时期)一个群体或全体人类),又可以用来描述关于知性的作品与活动,尤其是艺术方面的(包括音乐、文学、绘画与雕刻、戏剧与电影)。
  著名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的《文化与帝国主义》被誉为文化批评的开山之作。在这本书中,萨义德承袭阿诺德的传统,将文化定义为一个民族所知所思的最好的东西。“且不说文化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就是每个人心里对文化的体认也各有不同,”我国学者王晓明教授曾经表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文化就是把社会、人心聚拢在一起的粘合剂,文化提供的是一种社会认同的可能。[4]”
  无论是哪种对文化的定义,基本都是认定文化是积极的、创造性的、甚至是最好的东西,完全是一个正面的概念。
  (三)所谓无聊文化
  一个是包含负面的意味,一个是完全正面的概念,无聊与文化组合在一起,成为了无聊文化。二者的含义如若能够正负抵消,那么无聊文化就应该是一个中性的词汇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大多数人看来,无聊文化仍旧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负面概念。
  与无聊一词由来已久不同的是,无聊文化却是近来才产生的概念。无聊文化产生于网络,可以说,如果没有网络的繁荣发展,无聊与文化这两个概念有可能不会走到一起。
  二、网络文化为何无聊
  若要找出网络无聊文化产生的原因所在,还要从具体的网络文化事件入手进行分析。
  (一)从“贾君鹏”事件说起
  有人说,无聊文化起源于“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个仅仅包含十二个字的帖子。实际的情况却是,网络中的无聊文化早已有之,无论是以芙蓉姐姐为代表的网络红人,还是以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起点的网络恶搞,都可以归入此类。只不过,“贾君鹏”这个“后起之秀”一方面综合了前辈的众多特色,另一方面发扬光大并且影响巨大,因而成为了无聊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个仅有题目的空贴受到了网民的疯狂跟帖,恶搞图片、歌曲、视频随之蜂拥而现,传统媒体纷纷跟进,专家、学者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阐释。此次事件可谓把网络无聊文化推向了顶峰。
  “贾君鹏”事件的参与者中,主要包括两大群体,一是无家可归的魔兽玩家,一是不明真相的天才网友。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因代理权转移引发诉讼,导致新闻出版总署暂停审批,游戏停服数月余,五百万玩家处于焦虑状态,“贾君鹏”一贴成为玩家排解焦虑的最好渠道。而那些不关心也不知道魔兽世界的玩家则是从自己的情绪出发,对这个贴子做象征性的附和。
  玩家也好,网友也罢,作为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并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无聊,更何况对他们来说,他们的行为确实是有意义的。对玩家来说,他们呼唤“贾君鹏”实则是在呼唤《魔兽世界》尽快开服;对网友来说,就如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他们所呼唤的“贾君鹏”是谁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才清楚。
  判定“贾君鹏”事件无聊的,从表面上看,是传统媒体与专家、学者,实质上,则是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二者在此拥有一致的立场,共同构成主流文化。   (二)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合流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划分是相比较而言的。前者被认为是低俗、肤浅、缺乏精粹内涵的,而后者被认为是高雅、深刻、富有精神内涵的。
  阿诺德在《文化与无政府主义》中所说的“文化”是“世界上所思所言的最好的东西”仅仅指的是精英文化,而他所认为的“无政府主义”才是大众文化或者说工人阶级文化的同义词。阿诺德认为工人阶级是贫困、愚昧和无奈的,他们的文化——大众文化也就不是很好的了。弗雷利维斯在1930年的一本《大众文明与少数人文化》中提到同阿诺德相似的观点。“身处工业革命的推进浪潮中,利维斯对‘大众文明’和它的‘大众文化’全面登陆、传统价值溃不成军、少数文化精英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敌对环境’之中的书面深感忧虑。[5]”大众文化此时被定义为精英文化的反面,不但是落后的,而且是消极的。
  美国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家麦克唐纳1944年撰写的《大众文化理论》,把西方文化划分为两种,一是传统文化,也就是高雅文化,主要见于教科书;一是大众文化,包括广播、电影、电视等。
  1957年,法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罗兰巴特所著《神话学》使用利维斯原本献给高雅文化的文化批评的方法对大众文化进行了细致文本的分析。威廉斯在《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中写到大众文化时,更是直接称大众的含义是民有、民享、为民喜闻乐见。大众文化逐渐被“拨乱反正”,开始拥有了正面的含义。
  长期以来,精英文化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之上,以“反思、批判现实,探索理想、合理的社会状态,引导人们走向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6]”为主导。
  近些年来,以传统媒体为平台进行传播的大众文化发展迅速。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特点使其很容易成为创立权威,引导舆论的重要途径。由此,大众文化开始参与统治阶级对人的控制和整合。
  正如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所说的那样,大众文化成为一种缺少超越意识和批判性的单面文化,从而被现实的统治秩序所操纵,制造出了越来越多被虚假需求异化了的单面的人。由此,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走向合流,共同构成了主流文化。
  (三)无聊:网络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反抗
  网络文化的诞生建基于网络。实时互动的特点使得网络文化区别于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单向,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反抗意义。
  “大众文化的积极乐观者”美国著名的传播与文化研究学者约翰费斯克在论述大众文化时提出“为我所用”的观点。网络文化也同样可以从对主流文化“为我所用”出发进行反抗。
  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面对由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合流而成的实力强大的主流文化,势单力微的网络文化若想做积极的反抗并不容易,消极的反抗因而成为了最好的选择,而无聊正是这一消极反抗的直接表现形式。
  从表面上看,无聊似乎不具备任何反抗的意味,但实际上,类似于犬儒主义的“玩假”,把对现有秩序的不满转化为一种不拒绝的理解,不反抗的清醒和不认同的接受。网络文化正是在用无聊去抹杀主流文化的有聊。
  三、无聊还是“无聊”
  既然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判定网络文化无聊,那么网络文化的对立面,也就是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自身则应该是有聊的。如果把“聊”理解为某种意义,那么无聊,也就是没有意义。
  对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来说,网络文化是无聊的,也就是没有意义的。但就网络文化自身而言,消极的反抗的意义实际还是存在的,并非真的无聊。
  或许,我们应该给无聊加一个引号。
  参考文献:
  [1] 陶东风.无聊、傻乐、山寨——理解当下精神文化的关键词[J].当代文坛,2009(4).
  [2] 郑美娟.“无聊”的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3] (英)爱德华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4] 王晓明.重建我们时代的文化认同[N].解放日报,2006-11-21.
  [5] 史琦.无意义的对垒:“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J].湖北社会科学,2006(3).
  [6] 熊斌,刘海涛.转型中的困惑: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辩[J].声屏世界,2006(6).

本文来源:http://www.yscs9s.com/jiaoyu/82636/

为您推荐

观看灯塔大课堂心得体会精选四篇

“灯塔大课堂”,是中国共产党特别推出的《榜样讲党课》,主要是邀请部分“抗疫榜样”讲述精彩抗疫故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看灯塔大课堂心得体会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1-04 01:23:05   观看灯塔大课堂心得体会范文   观看灯塔大课堂心得体会怎么写  

幼儿园思政大课堂教案汇编3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思政大课堂教案汇编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1-04 01:22:44   幼儿园思政大课堂教案6篇   幼儿园思政大课堂教案设计  

灯塔大课堂心得体会感悟范文五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灯塔大课堂心得体会感悟范文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1-16 22:08:16   灯塔大课堂45课心得体会感悟与收获   灯塔大课堂45课心得体会感悟怎么写  

观看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作文【汇编十四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看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作文【汇编十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1-16 22:08:13  

灯塔大课堂45课心得体会汇编4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灯塔大课堂45课心得体会汇编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11-03 10:36:10   灯塔大课堂45课心得体会怎么写   灯塔大课堂45课心得体会感悟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