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_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更新时间:2013-04-08 来源:原创 点击:

【www.yscs9s.com--原创】

  摘要:非营利组织自发展以来在西方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加强政府和民众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合作管理,还能集约社会资金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运用。然而中国非营利组织由于自身发育不完善、自创性收入缺乏,而国家的财政补贴又有限,导致活动经费匮乏,近年来随着一些负面事件的影响,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下降,各种存在已久的问题凸显,面临着发展的困境。本文通过研究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以上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公信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市场机制越来越成熟,政府职能逐渐被替换,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社会和经济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非营利组织的快速发展反映了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然而,从中华慈善总会发票事件到中国青基会中非希望工程事件,从“郭美美事件”到河南宋基金事件,无论是组织机构工作人员的违背基本公德的言行,还是一系列的令人费解的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孰是孰非的争论,对我国社会组织的慈善事业的长久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效果。这些都加重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危机。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是否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迅速发展在社会公共管理过程中替代了部分的政府的职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非营利组织的一系列负面事件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其中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1、内部管理不足,组织运作效率低。非营利组织制度不健全,很多组织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没有规章制度,有的没有严格按照甚至不按照组织的宗旨运行。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和受服务对象的狭隘性,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服务与捐赠者的期望还有一段距离。非营利组织本身的自治不够,很多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重大决策基本上是由少数领导人决定,甚至由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决定。现有的非营利组织年度会计报表没有考察组织开展的各种项目利用资源的效益,无法促进组织的活动和管理的改善。
  2、信息缺乏公开透明,社会公信力下降。非营利组织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有的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挪用组织公共财产、诈取组织基金、过度消费,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造成了沉重打击。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透明度低,中民慈善信息中心之前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自2011年6月下旬“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全国7月份社会捐款数为5亿元,环比下降50%,慈善组织6到8月的捐赠额降幅则达到866%。大多数的社会人士的捐赠都捐给了民间或个人慈善组织。中国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慈善透明报告(2013)》显示,2013年度我国慈善透明指数为4311(总分为100)。并且,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状况的满意度也有仍旧不高。一千多份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0%的公众对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在2013年度的信息披露工作感到比较满意。另外,虽然有超过70%的公众认为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的信息披露工作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这正反映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普遍信息披露有待提高。
  3、资金不足是。非营利组织的经费一般来源于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一些提供服务的收入。我国现阶段的非营利组织正处于从政府领域向公众领域的过度时期,政府能够提供的拨款数量大幅下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只能靠自筹资金、社会捐助和一定的服务收费。但由于非营利组织在资金筹措和运作能力上存在着能力欠缺的问题,加之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不足,信息不透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社会对捐款缺乏信心,社会捐赠收入更加匮乏。
  4、没有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虽然非营利组织是独立于政府部门的第三部门,但是我们仍旧需要通过政府来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而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缺乏严格的规范,法制化程度不高,在政府评估、第三方评估、财务制度、问责制度等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且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对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地位、作用、结构以及权益等进行全面定位,容易导致非营利组织的失信行为。非营利组织的“行政色彩”使其更像政府部门的延伸,易使得非营利组织很容易像政府部门一样出现“政府失灵”现象,造成效率低下、机构臃肿等问题,偏离了原来的减轻政府负担,为社会服务的初衷。
  二、如何加强我国非营利组织管理提升其公信力
  1、加强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机制。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是非政府组织维持长久发展的保障和提升公信力的砝码。组织人员要有共同的信念或理想,非营利组织以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生。当然这需要完善民主机制、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以保证组织人员尽职尽责的履行责任与义务。
  2、健全立法作为提升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保证。法律是一个国家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提升非营利组织公信力需要有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为了更好地发挥非营利组织的积极作用,促进非营利组织更加健康地发展,相关部门有必要在重新审视现行法律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基础上,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积极修正和完善,努力构建出一个能覆盖整个非营利组织,并促进各种类型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的法律政策框架。同时,整个法律体系应具备全面性、完整性和权威性,减少非营利组织各种社会资源的流失。
  3、加强非营利组织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中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度不高、筹资能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与自身不完善的财务制度有关。财务的透明度是树立非营利组织公信度的基础,如果没有严格和透明的财务制度,那么非营利组织的廉洁性就无法得到制度上的保证,那也就无法吸引更多的社会捐款和赞助。因此,我国非营利组织应按照有关法律对财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布组织的财务状况,在年终由会计作年度财务报告,并通过注册会计师等作外部审计,同时也向有关政府部门报送组织的财务报表,接受政府的监督和检查。
  4、注重非营利组织的品牌建设。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越来越大,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非营利组织作为介于政府与企业的第三部门,他们的决策者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虽然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本身不是市场行为,但是他们同样需要生存、发展,需要更多类似于市场中“顾客”获取“收入”以进行正常的运作和开展各种各样的的活动。因此,非营利组织必须向市场学习,像市场一样建立品牌,而非营利组织的品牌便是我们所说的公信力,因此,通过树立非营利组织的品牌形象,不断地稳固品牌,就能吸引更多的有社会感的人士、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包括政府与企业的支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思想和方法被借鉴,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它能够解决政府和企业所不能触及的社会领域中的相关问题,完善整个社会的职能。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遇到了巨大的困境,但是,非营利组织作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必然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其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维安非营利组织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李修果非政府组织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2013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

本文来源:http://www.yscs9s.com/yuanchuang/4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