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的性格特点_山西人的性格

更新时间:2007-12-24 来源:时尚 点击:

【www.yscs9s.com--时尚】

 山西人大气。婚丧嫁娶,大摆宴席;人际交往,大包送礼。尽管这些年 山西人的钱包并不鼓,但礼数周全。也有人说,山西人小气,穿戴“土气”,不合时尚;饮食简单,不离面食。面食花样虽多而调料有限,吃什么都离不了 醋,是在醋坛子里泡大的。

  山西人精明,经商才干盖世。历史上山西商人雄视天下,笑傲江湖,明 清两代的晋商与徽商齐名,把生意做遍全国,还踏出国门,腰缠万贯,清朝的 国家财政还得仰仗山西人补贴。

  山西人老实、保守,喜欢坚持传统,于是山西人的行为举止就成为“土气”的代表。

  以前山西的“晋商”行遍中国各地,大买卖都让“晋商”包了。山西人之 所以能做成大买卖,最主要因素还是“老实”。当时中国并没有银行、保险公 司这样的信用机构,做大买卖所需要的数以万计的银两本钱,全靠向亲戚朋 友借贷。那时借钱没有什么担保,借钱的信用全靠当事人的一句许诺。如 果你借钱的话,是愿意借给忠厚老实的人,还是愿意借给油滑狡诈的人?显 然油滑狡诈的人不易借到钱,忠厚老实的人反而能借到钱,这就是“你办事我放心”的效果。

  山西“晋商”传给后代的古训,并不是什么坑蒙拐骗的奸商秘诀,而是厚 道信用、不怕吃亏的“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做人原则。

  “三晋之风勤与俭”,山西人有老醯儿之称,爱吃醋,喜面食,早晚不离小米稀饭,饮食简单不时尚。他们乐天知命,本分矜持,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恶劣的气候和贫瘠的土地使他们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克勤克检就自然而 然地成为他们的主要生存法宝,所谓“土气、小气,,的习性也就在所难免。

  典继的山西人,以勤检、善理财、眷恋家乡而著称。几乎所有的县志在 民风俗方面的记载中,都有本县人勤检之说。例如乾隆时所修《孝义县志》便祢率义。更重要的是,山西人有着外向开拓与内敛自守的两重性。山西人的外向幵拓精神是外省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山西大部分时间里是中国北方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山西人才辈出,群星闪耀’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山西人性格中外向开拓精神得到.了很大的发挥,突出地表现在坚忍不拔的创业能力 和海纳百川的融合能力方面。

  在创业能力方面,山西人确是出类拔萃的,这充分体现在一些杰出的历 史人物身上。春秋战国时,晋文公重耳历经十九年颠沛流离的磨难,发愤图 强,锐意改革,击败了强邻楚国,终成霸业。赵武灵王勇于破除汉族固有的 思维模式和礼仪制度,学习北方游牧民族军事上的长处,下令实行“胡服骑 射”,不仅国力大增,而且推动了我国军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由车战时代转 入骑战时代。汉代,杰出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先后相继衔命征讨騷扰中国西 疆的匈奴,终于将匈奴赶至大漠以北,解除了近一个世纪对中国的威胁,开 辟了通往西域的走廊,为中西方交流打开了门户。

  清代后期,徐继畲是中国近代挣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他的《瀛寰志 略》开了最早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先河。他在书中有两段评 论华盛顿和美国立国宗旨的妙文。在君主专制的严酷年代,他敢于称赞西 方民主制度,不惟别具卓识,且胆略尤有过人之处,充分展示了山西人外向 开拓的性格。美国人也认识到徐继畲独具慧眼,同意将镌刻这两段话的汉 字石碑砌于华盛顿纪念塔内。徐继畲性格中除外向开拓一面外,也有内敛 自守的一面,他为人言词朴纳,清正廉洁,堪称山西人人格完美的典范。

  山西人的外向开拓精神在远近闻名的晋商身上体现得最充分,他们曾 群体性地走向天下,将“晋”字票号发扬光大。晋商在中国和国际金融市场 上呼风唤雨,时称“汇通天下。“先有复盛西,后有包头城”、“先有晋益老, 后有西宁城,,就是这种精神的荣誉,直到今天还吸引着乔家大院门口络绎不绝的晋商膜拜者、

  晋商虽然创造过时的辉煌,但其内心深处仍受地理环境和中_传统文化的影响,“叶落I) I根”、“衣锦还乡”的意识很强,有时也会内敛自守,遄成 视野的狭窄。有人说他们就是“骡f”,永远厮磨于磨盘之侧,总爱把根扎于 故土。尽管他们阔荡天下,流寓四方,但他们终究还是把外边当作过路的释 站,“根”必须留在故乡,经营的总部仍设在平遥、太谷、祁县、榆次诸县不起 眼的街道上,宅院则建在原籍的土地上。因此,走出去的山西人最终要落叶 归根,冲出围城的个性最后往往选择退守,总让人有些功亏一篑的悲凉。所以,山西人既有心怀家国的可爱,又有故步自封的可叹,不知这是不是山西 人剪不断理还乱的千年情愫?

  山西人性格中外向开拓精神的另一闪光点是融合能力。山西中北部历 来处于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汇的地带。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山西人 与戎狄比邻而居,尽管有纷争,但更多的是融合,正是在各民族融合中,晋国 由弹丸小国发展成为霸业大国。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等 族纷纷南迁,与汉族政权不断发生碰撞和纷争,在山西人的参与和支持下, 这些民族在山西境内建立起许多地方政权,最后由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 “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黄土漠漠,喊声阵阵,金戈铁马,来回征战,最后 复归于沉寂,许多民族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只剩下了融合各民族于血液 中的山西人。这样,山西再一次扮演了民族融合基地的角色。驰名于世的 大同云同石窟就是北魏时开凿的,融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于一体,是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的杰作。

  五代十国和宋辽金元时期,前后有沙陀、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山西境内频繁征战和统治,大同的华严寺、应县木塔正是在这一时期兴建的,其 雕刻、绘画、刻印经书均系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而受这些民族慷慨高歌风 尚的感染,山西也成了元杂剧创作与演出的发祥地,元杂剧名家关汉卿借此 脱颖而出。更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民族在山西境内已逐步汉化,逐鹿中原时 已形成了中华一体观念,“打的是华夷同祖的旗号,用的是炎黄子孙的身份, 宣扬的是胡汉一家的理论,,。他们与日本、波斯(今伊朗)、大食(罗马帝国) 交往时,往往以中国自居,故此,至今俄罗斯人以及中亚一些国家仍把中国称作“契丹”。

本文来源:http://www.yscs9s.com/shenghuo/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