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文化手抄报|浅谈侗族文化艺术

更新时间:2017-05-26 来源:地理 点击:

【www.yscs9s.com--地理】

  [摘要]侗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侗族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本文,从语言、民俗、服饰、音乐、舞蹈、戏曲、工艺、建筑等方面对侗族文化艺术进行研究,全面论证侗族文化艺术的特征,对于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侗族;文化艺术;侗族大歌;风雨桥;鼓楼
  [中图分类号]K8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0-0047-03
  侗族居住于湘、黔、桂三省交界的山水之间,那里丛林环绕、古树成荫、山清水秀、寨寨相连。独特的地理环境促成了侗族人柔韧、善良、温和、淳朴的民族性格,也成就了侗族人所特有的人文风情和艺术情节。我国少数民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①侗族文化艺术绚丽多彩,自古便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称。从鳞次栉比、排列有序的“干栏”木楼建筑,到巍峨庄严、群寨相簇的鼓楼,再到空心的冲天古树、神秘的风雨桥、萨坛、戏台、石板坪、风水树、水车、水井亭、禾廊、火塘屋、百家宴、“多耶”舞、侗戏、侗族大歌等。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演绎,一栋栋经久不衰的建筑,把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刻画得淋漓尽致,侗族的文化艺术魅力油然而生。
  一、侗族文化
  据记载,侗族是我国古代骆越民族的一支,他们有着辉煌的历史和优秀独特的民族文化,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婚葬、服饰、饮食、节日礼仪、社会组织等方面。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侗语,但没有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侗文。侗语以贵州锦屏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但差别不大,不妨碍互相交流。
  侗族信仰鬼神,如天神、地神、树神、禾谷神、牛神、灶神以及主管生育的神等。他们崇拜祖先,认为自然万物都有灵。侗族人尊崇“三王”、“飞山公”和“萨岁”。他们建萨坛、修亭萨,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或逢年过节,便在萨坛用鸡、米卜、卵卜、卦卜等测吉凶,举办祭祀活动。
  侗族盛行一夫一妻制,以姑舅表婚为先,有“不落夫家”的习俗。侗族妇女地位低,但婚后可享父母分给的“姑娘地”。侗族丧葬一般是土葬,但有些地区还有停葬习俗,将死者棺木停放郊外,待本族或者同辈分的人都死去后,再择日共同安葬。
  侗族服饰古朴雅致、历史悠久。侗族人多穿青、蓝、白、紫色侗布缝制的衣服。侗族女子善于挑花刺绣,多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处多绣有精美的图腾图案,如龙凤纹、水云纹、花草纹等,下身配有百褶裙和翘头花鞋。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都存在着图腾崇拜,并世代相传。②侗族人就是在这一针一线中传承着古老的图腾文化。侗族人还喜爱银饰,多佩戴银冠、环簪、银钗、银项圈、银坠、银镯等,它们造型优美、种类繁多、风格独特、纹饰华丽。③盛装时,人们多穿百鸟衣、月亮衣等。侗族的荷包和肚兜花(侗语为“深”)绣有花草、动物、喜鹊、杨梅等纹样,更是精美。
  侗族人以糯谷为食。“打油茶”又名“哆协”,被称为侗家人的精神盛宴,“油茶会”是招待客人的一种必备礼节。侗族的饮食还有“侗不离酸”的说法。有的侗寨还有“鱼节”,侗族亚热带地区,鱼是他们非常喜爱的食物之一,煮酸鱼(又名“霸抗”)是侗族人用特制酸水做成的一种美食。吃“生鱼”、煎鱼汤、河水煮活鱼、艾粑粑等都是侗族的特色美食。侗族的美酒有“糯米酒”、“重阳酒”等,气味香醇。
  侗族的传统节日有侗年、吃新节(也称“新米节”)、赶歌会、花炮节、斗牛节、姑娘节、芦笙节等,各姓氏又有姓氏节、三王节以及中秋节。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日到第二年正月初八是侗族极为热闹的时刻,杀大猪,吃“年头”,宰鸡杀鸭做年夜饭,拜“萨堂”成为侗族人重要的习俗。“月也”是侗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习俗,是“集体结交,整寨做客”的一种走访亲友活动。在“月也”活动中,唱拦路歌、吹芦笙、开展芦笙对决赛、踩芦笙堂、唱侗戏、对歌是整个活动的精彩流程。“吃相思”(侗语称“越嘿”)是又一个民间交往活动,被称为侗族风情大汇演,主要有拦路、抬官人、鼓楼唱大歌、唱侗戏、踩歌堂、封桌对歌、行歌坐夜、赠送分别礼物等有趣的活动。另外,“滚泥田”、“添粮祝寿”也是侗族特有的重要习俗。
  侗家人讲究社交礼节,逢人礼数不能少,不能直呼其名。从客人面前经过要说“达打哪喽”,即“对不起,过您面前了”之意。用餐时则长辈先动筷。日常生活中,男孩弹琵琶、吹芦笙、下地扶犁粑、吆牛耕地,女孩纺纱、织布、染布、纳鞋底、绣花缝衣。互相交往的青年男女,不能直呼其名,而要在名前加昵称,男昵称为“斋”,女昵称为“婄”。侗族自古有“吃百家饭,联百家心,驱百种邪,成百样事”的说法,因此百家宴是侗族答谢贵客的最高礼遇,菜肴以酸辣为主,酸鱼、酸鸭、土猪肉是宴会必备的三道菜。
  侗族有着独特的社会组织,基本上属于民主自治。一般来说,侗族共宗的人住在一起,每个村寨都拥戴一位年长且德高望重的“长老”或“乡老”作为领袖。村寨最高的楼阁——鼓楼是众人议事的地方,如农业生产、山林养护、村寨内部事务等,众人都在一起商议,大家共同遵守款约。建国前,侗寨社会靠款约;建国后,遵守国家法律;法令与款约并行不悖,没有冲突。侗寨始终保持着和睦、团结、文明、互帮互助的风尚。侗族各村、各寨之间的往来也十分频繁,每到农闲季节或者农忙一过,有的村寨便会向其他村寨“送约”,即约会集体访问、集体串门。接到“约”的村寨,经过商议后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共跳芦笙舞、对歌、赛歌。同时,接到“约”的村寨还要设宴、备酒,隆重款待村村寨寨,传递友谊,联络亲戚。“团寨”里的“补拉”房族组织是侗族的另一个重要家族组织。“补拉”房族组织以血缘为核心,地缘为纽带,原始民主为机制。它是参与承担物质、人口生产,政治、军事、文化活动,继承财产,操办婚丧事务的重要机构。
  二、侗族艺术
  侗族最著名的艺术要属侗族大歌、鼓楼和风水桥。除歌曲外,侗族在器乐、舞蹈、戏曲、建筑、工艺的创新与发展方面也成就突出。   (一)侗族音乐
  侗族被称为“音乐的民族”。在优秀的侗族民族音乐艺术中,最值得标榜的是侗族大歌。侗族大歌历史源远流长,西汉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刘向的著作《说苑》“善说”篇记载了一首《越人歌》。《越人歌》是侗族先民古代越人的歌谣,是侗族大歌的先声。明代,侗族大歌已广泛流传在侗族地区。侗族大歌产生发展的过程,反映出侗族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过程。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④侗族的社会发展、生产劳动、生活习俗、社会礼仪正是通过侗族大歌这种艺术形式展现到了极致。侗族社会安定、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相帮相爱、团结互助的习俗和侗族大歌的教化功能不无关系。艺术能启迪智慧、拓宽思维、增长才干。⑤侗族大歌的美妙在于它体现了人类进步的理想和愿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显示客观规律和必然性的社会生活才是美的。⑥侗族大歌多以地域命名,例如“三江侗族大歌”、“九洞大歌”等。根据其声部不同,又分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如“六洞女声大歌”。还可根据演唱场所、唱叙内容、表现方式不同而命名,如鼓楼大歌、礼俗大歌、戏曲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等。著名的大歌曲目有《秋蝉之歌》、《青蛙歌》、《三月歌》等。此外,侗族小歌(侗语“嘎拉”)也独具特色,具体指山歌、琵琶歌、笛子歌、河歌、牛腿琴歌等。侗族的民间器乐有侗笛、侗琵琶、牛腿琴、芦笙等。
  (二)侗族舞蹈
  侗族有芦笙舞、祭祀舞、游乐歌舞、“多耶”舞等民间舞蹈。芦笙舞又叫“多伦”、“踩堂”、“踩声堂”。每逢双年举行的“芦笙会”上,侗族人就会跳起热闹的芦笙舞。侗族人将游乐舞分为三类:“抬官人”、“也享年”、“游炮”。“抬官人”包括宗教类(面具舞、仪仗舞)、劳动类(渔猎舞、踩地舞)、民俗舞(披毯舞、花伞舞)。“也享年”包括进堂舞、踩俄家舞、酒舞、天罡舞等。“游炮”为串寨活动中的动作舞,如中秋节中的闹南瓜仪式、斗牛节中的斗牛仪式、新禾节中的祭萨央仪式。
  (三)侗戏
  侗戏又称为“唆戏”,也有人译为“平腔”、“胡琴腔”,多以二胡伴奏。侗戏的声腔有哭腔、歌腔、客家腔,曲牌有闹台调、转台调、锣鼓调。
  (四)侗族建筑
  侗族之所以称之为“侗族”,指侗家人住在大山之中,有着山洞居民之意。侗族的村寨住宅多半建在山脚下河岸边。例如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的阳烂村,村寨修筑在山脚下、河岸旁,一条小河由西南向东北绕着村寨蜿蜒流去,山坡上一座座吊脚楼层层叠叠,鼓楼、戏台则特别显眼。又如贵州省黎丰县岩洞镇岩洞村,通过其名称就能反映出侗族古代先民的生活状态。侗族有着高超的建筑技术和工艺水平,最值得一提的是侗族特有的标志性建筑风雨桥和鼓楼。侗家人对桥的尊崇超出人们的想象,侗家人称之为福桥,即“风雨桥”,也叫“暖桥”。
  一座座跨跃在河上的桥梁,有长有宽,上面都有等距离的阁楼和阁楼长廊。从工艺品的审美历程来看,凡是产生年代久远的物品往往带有某种实用性。⑦侗族人在桥上可避风挡雨,又可以聊天、下棋、唱歌、玩耍。风雨桥为侗族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侗族的风雨桥同时又是一个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包含有审美功能和非审美功能。⑧风雨桥除了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以外,还要按照侗族的风水,建在顺风顺水的福地,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一体,所以风雨桥又成为侗族人的祈福之地。侗族另一标志性建筑为鼓楼,鼓楼常有五层檐,甚至九层檐,结构精致,层叠挺拔,飞阁重檐,秀丽玲珑。每个侗寨至少有一个鼓楼,多的有四五个鼓楼。鼓楼是侗族人聚众议事和庆典的场所,非常庄重。
  (五)侗族工艺
  侗族工艺有刺绣、挑花、彩绘、雕刻、刻纸、剪纸、竹编、藤编等。侗族女人最擅长刺绣、挑花,侗族的头饰、荷包、肚兜花等服饰上,各种花纹、鸟兽图案随处可见。侗锦、侗布、侗帕也是侗族特有的纺织工艺。侗族女人所佩戴的银饰更为精美。
  三、侗族文化艺术的发展
  侗族的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文化艺术发展的角度看,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在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创新。侗族的文化艺术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变迁。这种发展是在旧有文化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变化。
  鼓楼和风雨桥如今已经成为侗族的特有标志,作为一种艺术品,以缩影的形式展现于北京中华民族园。走入中华民族园北园一角,仿佛走进了侗族的大山之中,每逢节庆时,园内也会举办各种侗族的庆典活动。侗族大歌作为侗族另一个具有民族特色文化艺术,已经走出大山,走向国际。1959年,贵州省黎平县侗族民间合唱团组成了强大的阵容进京,演唱了侗族大歌,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1988年,贵州省榕江县金辉歌队去法国参加法国和平儿童节演唱会,童声大歌获得了一等奖。1994年和2001年贵州黎平县侗族大歌队演唱的“蝉之歌”、“布谷催春”等歌曲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让无数观众为之倾倒。艺术贵在创造,这种创造更多地指以有形的物化形态揭示更丰富的精神内涵。?讁?訛侗族大歌的演绎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侗族大歌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揭示了侗族人千古不变的人生信条与追求。
  近年来,侗族人不断走出大山,而外来的、当代的文化也正在涌进侗家村寨,侗族的传统文化也因之渐渐消失。据侗族学者邓敏人在黎平县岩洞村和竹坪村的调查,发现侗族大歌逐渐没落了。当地30岁以上的人,会唱三首以上侗族大歌的只有一半人;30岁以下的人,会唱三首以上侗族大歌的只有五分之一的人,这些人仅仅会唱短小的“蝉之歌”、“知了歌”等,与那些鸿篇巨制的侗族大歌相距甚远。年轻人外出打工,或外出求学,这是侗族地区不可否认的现实,他们离开了侗族大歌的原声本土,而且必然会接受外面不同的文化。
  如今,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现状令人担忧,我们期待优秀的侗族文化艺术能够久立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大体系之中。
  [注 释]
  ①苏和平:《试述中国少数民族美术的发生与发展》,《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②苏和平:《水族审美意识探源》,《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
  ③苏和平:《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发展史》,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年。
  ④苏和平:《艺术学原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⑤冰河:《青年与艺术审美浅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苏和平:《高校美育教学初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苏和平:《试论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铜鼓艺术》,《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苏和平:《试论艺术教育的功能与效应》,《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
  苏和平:《艺术人类学与艺术教育刍议》,《民族教育研究》,2008第2期。

本文来源:http://www.yscs9s.com/shehui/82585/

为您推荐

高三地理第一学期工作总结范文汇总四篇

工作总结是对这一年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评价、分析以及研究,从而分析不足,得出可供参考及改进的经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地理第一学期工作总结范文汇总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2-03 13:51:17   高三地理第一学期工作总结范文   高三地理第一学期工作总结怎么写  

地理评课优缺点及建议精选五篇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评课优缺点及建议精选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1-12 10:59:46   地理评课优缺点及建议简短   地理评课优缺点及建议完整  

地理课评价意见及建议【汇编四篇】

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在社会基层单位中发挥核心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理课评价意见及建议【汇编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1-08 19:48:25   地理课评价意见及建议怎么写   地理课评价意见及建议简短  

初中地理听课记录1及评析集合4篇

记录是指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听课记录1及评析集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12-26 09:53:23   初中地理听课记录15篇及评析   初中地理听课记录范文大全  

初中地理考点范文(精选五篇)

总结,汉语词语,读音为zǒngjié,意思是总地归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地理考点范文(精选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3-12-10 11: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