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一波故居|薄一波:最后的政治元老

更新时间:2017-04-25 来源:政治 点击:

【www.yscs9s.com--政治】

  新中国成立初期,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的斗争初战告捷。毛泽东十分高兴,高度评价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还未走进位于解放军305医院一角的吊唁厅,就有浓烈的花香在数九天的凛冽空气中弥散。摆满大半个院子的数十个花篮,簇簇鲜花静默着,为一位99岁的老人送别。
  
  2007年1月15日20时30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老之一薄一波逝世,享年99岁。
  作为中共七届中央委员和八大政治局成员中最后辞世的老同志,薄一波的辞世让人感叹。曾经的人生起落、决死队的血与火、“文革”中的冤狱折磨、与妻子的生离死别,都随百年岁月的磨洗而成为传奇。这位长着雪白的长寿眉的老人,终于在白寿之年挥手谢幕。
  
  “穷人不找共产党找谁”
  
  薄一波1908年2月17日出生于山西定襄县蒋村一个贫穷的纸坊小老板的家庭,原名薄书存,曾化名张永朴。父母亲都是勤劳厚道的人,尽管起早摸黑地干活,家里生活仍十分拮据,以致父母含泪狠心地把出生不久的弟弟溺死了。多年以后回忆起这些,薄一波仍然感到揪心悲痛。
  尽管家里贫困,父亲还是努力供薄一波念书,最后甚至招来一些人的闲言碎语,说什么“想儿子做官”、“穷得丁当响还念什么书”之类的风凉话。童年薄一波知道父母不易,从小学习就特别用功,成绩一直很优秀。
  在太原上学期间,薄一波常向《山西日报》、《并州日报》投稿。《山西日报》发表后当时不发稿费,只寄一份报纸,平时寄到学校里,假期就寄到薄一波的老家。村里从来没人订报,突然看到经常有《山西日报》寄来,议论就多了。
  有人说,一定是书存入了混(共)产党,不看报不行。薄一波的表兄一听就急了,特地找到薄一波的父亲说:“舅舅,咱的日子如今也过得不错了,书存怎么还想加入混(共)产党?现在还有口饭吃,混(共)了产以后吃什么?”薄一波的父亲听了苦笑着说:“穷人不找混(共)产党找谁?你别多管闲事!”
  对于父亲的开明,晚年薄一波这样感慨道:“那时我父亲并不知道共产党是怎么回事,但他相信自己的儿子,知道儿子读了书,懂了道理,不会走错路。”
  1925年,薄一波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担任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党支部书记、太原北部地区委员会副书记、书记和山西临时省委委员,参与领导太原的学生和工人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薄一波被反动当局通缉,于是转入晋北农村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8年底到天津,曾任中共天津市委士兵工作委员会书记,进行秘密的士兵运动,在天津、唐山和正太、平汉铁路沿线地区指导兵运工作,发动士兵暴动。期间他曾三次被捕。
  1931年7月因叛徒出卖,河北省委被破坏,薄一波在北平第四次被捕,9月转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亦称草岚子监狱),在狱中曾任中共支部书记,同刘澜涛、杨献珍等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难友和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而卓有成效的斗争。
  1936年8月经组织营救出狱后,薄一波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太原任中共山西省工委书记。
  
  让阎锡山失算的年轻人
  
  1936年8月,阎锡山邀请薄一波回山西“共策保晋大业”。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组成以薄一波为书记的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开展统战工作,推动山西的抗日。
  
  根据薄一波回忆,他之所以能够回山西进行抗日活动,其背景确实有当时的特殊性。抗战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打到华北的事实,阎锡山很焦虑。作为地方实力派的他不甘心把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山西拱手让给日本人,但又惧怕日本人;同时他也深知蒋介石其人,于是联蒋又拒蒋;他骨子里反对共产党,但红军“五五通电”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对他又有很大的震动,而且共产党善于发动民众,在广大民众中的声望又使他不得不刮目相看。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阎锡山选择了一个新的出路:利用共产党的一些办法来发动民众,招兵买马,应付危机,以渡过难关。具体做法是:请一位在山西有影响的共产党人,以抗日救亡的身份来山西做这件事。
  阎锡山之所以最后选中了薄一波,薄一波本人曾分析说,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大革命时期我在山西从事学生运动比较有影响,大革命失败后是被阎锡山通缉的33人之一;二是阎锡山身边的两个重要人物赵戴文、赵丕廉都是我在山西国民师范读书时的校长,另一个亲信梁化之则是我的同学,是他们向阎锡山推荐了我。
  阎锡山其人封建性很强,又善于权术和心计,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很不容易。但薄一波等人凭着自己的智慧,硬是把山西的抗日局面搞得轰轰烈烈。
  到山西后,薄一波把工作思路归结为三句话的工作方针:戴阎锡山的“帽子”,说“山西话”,做党的抗日救亡工作。这条方针得到了北方局的认可,工作很快就开展起来了。首先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接办牺盟会,把牺盟会办成我党实际领导下的群众性抗日团体;二是创办一支完全有别于阎锡山旧军队的山西新军。
  薄一波到山西后,以他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很快得到了阎锡山的器重。阎锡山为保住地盘,扩大势力,打算在山西发展30万国民兵。按照这计划,需要两万多名连排级干部,这些干部要通过国民兵军官训练团来培养。阎锡山将招收国民兵军官训练团学员的任务交给了薄一波等人。薄一波考虑的是,如何巧妙地招收到这些学员而又不为阎锡山所用。
  由于阎锡山曾明确要求,不允许薄一波在山西的政府和军队里发展共产党组织,为此,薄一波一方面积极组织爱国意识强、愿意抗战的积极分子参加考试,一方面在考试的内容上做文章,在录取过程中大搞‘舞弊’。在试题中,阎锡山的所谓“按劳分配”、“物产证券”是必不可少的题目,其余则都是有关抗日救亡的内容。录取时,薄一波等人内部规定:凡是答对抗日救亡题目的,80分就录取;凡是答对阎锡山那些题目的,一个也不录取。通过这种方式,招收上来的国民兵军官训练团学员大多是抗日积极分子和进步青年。
  1939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统一战线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阎锡山明确提出了反共的想法:“不能同共产党合作,‘道不同,不相谋’。”在蒋介石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阎锡山告诫手下:“天要下雨,要赶快备雨伞。一落人后,就要吃大亏。”
  为了实现这一主张,改变联共抗日路线,阎锡山于1939年3月25日至4月22日在秋林镇召开了有名的“秋林会议”。以薄一波为首的牺盟会、决死队的主要领导干部都参加了。
  有一天,阎锡山在会上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人对我说:你不要看不起你过去用过的那个破车,那个破车可以把你拉到目的地,只是慢一点而已,你不要相信你现在用的那个新车,这个 车可以飞得快,但也可以把你翻倒在地。”这无疑在宣称他以前依靠牺盟会和新军是错了,要抛弃“新车”用“旧车”。
  从秋林回到太岳后,薄一波立即向北方局汇报了会议的情况和研究的对策。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薄一波对阎锡山进行了有理有节有利的斗争,使晋西事变得到有利于我的解决。
  据薄一波回忆,抗战末期,阎锡山曾在他的部下面前慨叹自己“失算”时说:真没想到,这一回没斗过那么几个年轻人!
  
  八路军中十个人,八个是山西人
  
  在山西期间,薄一波利用阎锡山给予自己的“政策”和信任,组建了一支实际上由我党所掌握的抗日军队。
  有一次阎锡山召开高干会议,讨论“假如日本人打到山西来,我们该怎么办?”薄一波说,仅依靠旧军抗战不行了,建议赶快组织一支新军。阎锡山把组建新军的任务交给薄一波,并要他先试组一个青年抗敌决死总队(团)。薄一波当即把这件事报告给北方局,刘少奇立即答复:“要去!不要说一个团,就是―个营、一个连也要去。”
  关于新军的名字,起初薄一波取名为“抗日青年先锋队”,但阎锡山把它改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总队”。1937年8月1日,“决死总队”在太原国民师范礼堂举行成立大会,薄一波担任政治委员,全队共辖三个大队,每个大队辖四个连,共两千多人,都是投身抗日救亡的爱国知识分子,这是决死队的精华。
  这支队伍经过50天的训练后,于9月21日在薄一波的亲自率领下,从太原开赴五台山地区,准备建立抗日根据地。
  1937年9月,雁北失守,11月太原失守。阎锡山在接连挨打后一时不知所措,处于不打一仗不能向山西民众交代、打一仗又毫无把握的矛盾之中。这时,阎锡山更加倚重薄一波和共产党。
  阎锡山有个形象的说法是:现在共产党、八路军在山西,是有十支洋烛的光,晋绥军是一支洋烛的光,中央军呢,只有一根香火的光。
  据薄一波回忆说,这是“阎锡山最听我们话的一个时期”。他抓住时机又向阎锡山建议,以军官教导团、军士训练团等为基础,组建五至十个旅的新军。只一年多时间,一支得到阎锡山认可、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番号但牢牢掌握在共产党手中的队伍就建立起来。
  我党在山西的抗日工作迅猛发展。根据薄一波回忆:到1939年夏,牺盟会会员总数达到300万人左右。在山西省的七个行政区中,有五个行政区完全由我们掌握,另外两个也掌握了部分县政权。山西新军的实际兵力和武器数量都超过了旧军,加上地方武装,达到近10万人。
  这种新形势的出现,对支持八路军坚持华北抗战起到了重大作用。
  当时有的部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八路军中十个人,有一个老红军,一个西北人,八个山西人。这个不很确切的说法,形象地说明山西人当时参加八路军的人数之多。
  1939年粉碎日军对晋东南的九路围攻作战中,决死队配合八路军作战,表现十分英勇。1940年的百团大战,新军参战22个团,打得更是顽强。据不完全统计,新军在成立后的八年抗战中,共对日军作战7000余次,毙伤日伪军5万多人。
  “文革”中,林彪、“四人帮”将山西新军、牺盟会、决死队诬蔑为“反动组织”、“反动军队”、“叛徒领导的杂牌军”。1978年12月,薄一波向邓小平和党中央写了报告,建议中央尽快澄清,予以平反。邓小平看了报告,亲笔批示:“这是一不成问题的问题,应予澄清。”
  
  37岁的中央委员
  
  1943年8月,时任中共太岳区委书记的薄一波收到了党中央召开七大的电报,于当年10月下旬动身,11月初到达延安。
  从大革命时期开始,薄一波一直在基层,经历了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白区斗争、军队工作、狱中斗争、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到中央参加党内的高层活动这还是第一次。对于毛泽东和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有的是只闻其名。
  到延安后,薄一波被安排住在杨家岭。第二天,毛泽东就派人接他到了枣园。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薄一波回忆说:谈话非常引人入胜,甚至他的话题已经开始了,我还没有感觉到,还以为是闲谈哩。
  一见面,毛泽东就握着薄一波的手说:“你就是薄一波同志……”然后,毛泽东又自言自语地反复说,“如履薄冰,如履薄冰!”这是毛泽东为了记住对方的名字、加深记忆而表现亲切的一种方式。接着,毛泽东就讲了汉朝薄昭的故事。据薄一波回忆:谈话自始至终都是漫谈式的,像是聊天,使他很快就摆脱了初次见面的拘束。
  薄一波说:“我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入党时还不满十八岁,不懂什么。”毛泽东笑了笑,说:“我们的革命,开始就是一批普通的年轻^搞起来的嘛。”
  薄一波接着说:“当时我对马列主义没有什么认识,就是凭一股热情,认定只有革命才有出路。那时什么书都读,读什么书信仰什么书,《三民主义》读过,《胡适文存》、《独秀文存》、《陈独秀先生讲演录》读过,有关巴枯宁、克鲁泡特金无政府主义的书也读过一些,直到入了党,才对马克思主义有点认识,但很肤浅。”毛泽东乐呵呵地说:“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也是什么都信过,小时候还同母亲一起到南岳去拜过佛,后来才信了马克思主义。”
  这次长达8小时的谈话,给薄一波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在酝酿七大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名单时,本来薄一波是作为候补中委提名的。有的同志认为薄一波是从监狱里出来的,当一名党员可以,当候补中委不合适。这个问题反映到了周恩来和刘少奇那里。后来刘少奇汇报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听后说,为什么不可以当选为正式中委?提候补中委就不妥。37岁的薄一波于是顺利地当选中央委员。薄一波在《七十年奋斗与思考》中回忆说,当时自己是资历比较浅的一个,“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毛主席的用人之道”。
  
  48岁成为副总理
  
  1949年3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财经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的财经工作。在组建中财委时,毛泽东亲自找薄一波谈话,要他任副主任,协助陈云工作。当时,薄一波还兼任着华北局第一书记的职务,担心一身二任会误事。
  毛泽东对薄一波说:“那你就把华北局搬到财委去办公嘛!”从这时起,薄一波的主要精力就转到中财委,党中央和毛泽东也已开始把他作为比较年轻的中央委员加以培养,并让他列席中央书记处会议。
  其时,全国的财经形势很严峻、很复杂,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总是盼望共产党失败,说“共产党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甚至一些民主党派朋友也怀疑共产党的治国能力。
  薄一波曾记得,针对这些说法,毛泽东乐观地回答,打天下也并不容易,治天下也不是难得没有办法。果然,陈 云、薄一波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基本遏制了通货膨胀,经济也初步稳定下来。
  货币的流通速度减慢了,物价稳中有降,私营企业的成交价格甚至降到国营品牌价以下。与此同时,人民币的信用提高了,银行的存款大量增加,存放款利率也有所下降。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因饱尝物价波动之苦形成的抢购心理开始有了变化。这是多少年不曾有过的情况。
  至此,新中国成立初期,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的斗争初战告捷。毛泽东十分高兴,高度评价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随后,中财委在陈云、薄一波的领导下,又抓了共和国经济史上的另―件大事一调整工商业。此后中财委工作重心确立按照公私兼顾的原则,从贷款等各方面扶持私营工商业的发展,至1950年下半年,各项措施即已收效,全国工商业呈活跃气象。
  次年薄一波总结说:“我们发了两路‘救兵’,一是加工订货,一是收购土产。……到9月全国情况就改观了,霓虹灯都亮了。”
  1954年9月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薄一波担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主管全国经济建设、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工作。1956年,中共八大上,毛泽东指定薄一波发言。他讲了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问题。在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56年11月,根据人大常委会决定,薄一波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国家经委和工交工作。那一年,薄一波48岁。
  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薄一波的工作卓有成效,受到毛泽东的赞扬。毛泽东戏称薄一波与其他三位主管经济的副总理为“四大名旦”。
  
  退休不赋闲
  
  1979年1月,薄一波被平反,恢复名誉。不久,邓小平就找薄一波谈话,征求其对工作安排的意见。1979年7月,薄一波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并担任机械工业委员会主任。
  年过古稀的薄一波上任后,几乎用了大半年时间到各地调查,从内地到沿海,考察座谈,听取各种反映和意见,亲身感受“文革”动乱10多年所留下的经济现状。薄一波从历史经验入手,分析和判断当前形势,随后写出了《三十年经济建设的回顾》一文,并在长期计划座谈会上发言,之后又到中央党校等单位作报告,引起巨大的反响。
  对于实行改革开放、创办经济特区,党内意见并不统一。薄一波对办经济特区满腔热忱,他是最早身赴特区考察的领导人之一。1981年11月开始,薄一波分别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考察,以后又去了几次。
  1982年,为适应改革需要,中央决定成立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薄一波又被委以重任,负责体改委的工作,辅助邓小平,为改革开放献计献策。
  中共十二大决定成立中央顾问委员会。薄一波两度被选为副主任主持中顾委日常工作,其中前5年是作邓小平的助手,后5年是作陈云的助手,为实现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以及受命处理党内若干重大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邓小平希望中顾委的成员要联系群众,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在中顾委时,作为副主任的薄一波担任了游泳协会的名誉主席。很多老同志都担任体育专门协会的名誉职务,如邓小平是桥牌协会的名誉主席,宋任穷是女子排球协会的名誉主席等。有时大赛取得好的成绩时,薄一波会发贺电、打电话,有时还把运动员接到中南海中顾委来,讲话、照相,以资鼓励。
  1992年,薄一波从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位置上离任后,很少在公众的目光中出现。在人们的记忆中,从电视屏幕上见到他也仅有两次:一次是党的十五大胜利闭幕之际,薄一波对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充分肯定,作了―个书面发言;另一次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盛大庆典中,薄一波精神矍铄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
  实际上,退休后薄一波并未赋闲,他致力于党的历史研究,梳理党多年的历史记忆,写下《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七十年奋斗与思考》、《领袖元帅与战友》等。他晚年对新中国成立前后若干重大决策和事件的回顾,如今已成为经济和党史研究的珍贵资料。
  (作者为中央党校毛泽东思想教研室副主任、历史学博士)

本文来源:http://www.yscs9s.com/shehui/81858/

为您推荐

2024年时事政治思想汇报(锦集5篇)

汇报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4年时事政治思想汇报(锦集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19 13:10:09   2014年时事政治思想汇报   2020年思想汇报时政热点  

2024年一季度党的时事政治思想汇报精选4篇

思想报告,也叫思想汇报,是党员或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与党组织保持经常联系、沟通,求得帮助指导的一种方式,有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4年一季度党的时事政治思想汇报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19 13:10:04   2021年一季度时事政治   2021年一季度实时政治  

政治领悟力不强(通用4篇)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政治领悟力不强(通用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19 13:09:53   政治领悟力不强的表现   政治领悟力不强的整改措施  

党性剖析政治觉悟方面(合集4篇)

剖析,汉语词汇,拼音pōuxī,又作“破析”。意思是辨析,分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性剖析政治觉悟方面(合集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19 13:09:50   党性剖析政治觉悟方面总结   党性剖析材料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学习主动性不强(合集四篇)

措施是管理学的名词,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政治理论学习主动性不强(合集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19 13: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