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教育事件论文|关注关键教育事件 优化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更新时间:2018-09-07 来源:教师 点击:

【www.yscs9s.com--教师】

  关键事件是指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关键事件研究,最早是通用汽车公司通过对员工的关键事件的观察、记录、整理存档,进而对员工的诚信状况作出判断和评价的方法。其后,美国学者沃克(Walker.R)在研究教师职业时,率先提出了在这一领域研究关键事件的概念,并强调要对课堂专业生活有影响的关键事件进行研究和反思,以帮助教师实现自我超越。
  2005年,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关键教育事件,但系统研究不多,更未深入到具体学科。基于此,上海市教科院由顾泠沅教授领衔,结合国家级课题“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研究,大力倡导对关键教育事件进行研究。2005年下半年,笔者所在的上海市长宁区开展了“基于关键教育事件”的提升教师行动智慧的实践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收获颇丰,得到了专家、校长和教师的多方好评。
  
  一、关键教育事件的含义及其研究价值
  
  1.关键教育事件的含义
  所谓关键教育事件,是指那些能强化当事者(或者参与者)的原有教育认知或引起当事者(或者参与者)原有教育认知冲突的事件,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事件过程,也可以是一个重要的片断,或者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关键教育事件往往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或团队的教学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价值
  研究关键教育事件的规律特点,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优化,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效益。(1)关注教师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事件,可以使研究人员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趋于具体化,帮助教师聚焦关键点,触动教师“灵魂深处”的隐性教育观念,促进教师进一步反思,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2)关键教育事件研究聚焦于事件中的关键片断,直奔主题,有效地节约了教研活动的时间,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3)基于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是一种崭新的教师教育模式。在当前案例叙事泛滥、教师审美疲劳的情况下,开展关键教育事件研究,可以有效避免教育叙事、教育案例常犯的“容易遗漏事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即所谓“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弊端。关键教育事件研究实际上是一种对教学细节进行放大的研究。
  
  二、关键教育事件的分类
  
  对关键教育事件的分类有多种。按性质、效果分类,有正向关键教育事件和负向关键教育事件;按产生的背景分类,有精心预设的关键教育事件和即时生成的关键教育事件;按其属性或范围分类,有课堂教学领域包含的各类关键教育事件、学生养成教育方面包含的各类关键教育事件、教师教育和专业成长方面包含的各类关键教育事件等;按发生和研究的时间分类,有教研活动采撷到的即时性关键教育事件和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例剪辑形成的非即时性关键教育事件;按呈现方式分类,有文本和视频记录的关键教育事件。
  基于上述分类,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开展对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
  (1)剖析教学流程:研究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各个流程、环节中的关键教育事件及其影响,如“导入”、“探究”、“总结”等。(2)解读教学方法:研究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相关教学方法运用中的关键教育事件及其影响,如“教师的提问与解答能力”、“小组的交流讨论与有效合作学习”等。(3)剖析教学主体:研究教师与学生若干影响学生学科学习效果的非课堂教学技术性行为中的关键教育事件,如“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良好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素质习惯”等。
  
  三、关键教育事件的要素及案例分析
  
  公司员工管理中的关键事件研究通常记录关键事件的四项内容:(1)情景。具体指“这个事件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2)目标。具体指“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原因是什么”。(3)行动。具体指“当时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4)结果。具体指“采取这样的行动得到了什么结果”。借鉴公司员工管理中的关键事件记录方法,我们对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也应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
  关键教育事件散布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每一流程中。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或反思他人的做法,提炼出一定的关键教育事件并仔细分析,可以获取处置类似问题的经验,进而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教师。
  
  【关键教育事件案例之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材处理问题】
  事件描述:2005年11月,葛老师执教张海迪的散文《口哨》(选自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预备年级语文新教材)一课。在这篇课文的公开课教学中,葛老师有几处的教学处理可称为教学中的“关键教育事件”。一是全文共12节,在区公开课教学中,葛老师仅选取了反映张海迪少年生活的段落为教学内容。葛老师如此处理教材的依据是: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少年心事”,初中预备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可能难以对张海迪青年时代与“口哨”相关的生活描写产生共鸣。但是,葛老师这样处理教材带来的问题是:教材的整体美受到影响,从“文”的角度来看,学生缺少对一篇优美散文的整体审美和整体感悟,教材的影响力自然打了折扣。二是在课文教学的总结阶段,葛老师原打算使用一个PPT课件,通过反映张海迪不同时期生活的照片,增强学生对张海迪的了解。为了渲染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葛老师还特地为PPT课件配了乐。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课堂上音响突然出了问题,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令人尴尬的一幕:在长达几分钟的时间里,葛老师不停地拨弄计算机和课件,但终无成效,课堂在经过一阵紧张的寂静后,出现了不安和骚动――而这是葛老师始料未及的。
  事件分析:在这一节课上出现的两个关键教育事件点,一是说明了教师在语文课教学中必须重视教材深度解读的问题。事实上,只有把少年和青年时代的张海迪联系起来理解,才能完整地揭示出“口哨”对张海迪生活和成长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正是其理解存在偏颇的表现。二是信息化手段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但是课堂是变化的,教师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教学。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学情的基础上,准备多个教学预案,以备课堂教学中的不测;另一方面,教师既要重视预设,也要重视灵活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只有科学预设和灵活应对有机结合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才会是充满魅力的课堂。
  
  【关键教育事件案例之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事件描述:孙老师执教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预备年级语文新教材《云雀》一课。在法国作家法布尔的《云雀》中,云雀代表了法兰西民族的精神,因而在设计课前的导入时,孙老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了法国国歌《马赛曲》;而在本课教学的总结部分,孙教师一是为了呼应,二是为了突出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所以设计提问“法国有令国人骄傲的国鸟云雀,那么我国有没有令我们骄傲的东西呢?”在通过PPT展示中国的国花后,她特意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广场升旗的壮观场面,并要求全体同学起立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她认为,这样的教学安排,特别是用唱国歌的形式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显得比较有震撼力,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能收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事件分析:这一教学事件也是非常典型的。应该说,孙老师有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的强烈意识,但是,怎样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是水到渠成、水乳交融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因文而教、因时而教。《云雀》这篇课文中,确实表现出了云雀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法兰西民族的一种精神,但是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这种精神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教师不一定在教学《云雀》一课提到法兰西民族的精神时,就要用中华民族的精神压倒其他民族,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西化”,抵御西方的侵蚀。其实,这样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因为它有可能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简单化。
  
  【关键教育事件案例之三――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学习的注意事项】
  事件描述:听课教师主要采取观看视频录像剪辑和观摩的形式,了解何老师执教的初中语文课《他们的乐趣》的教学片断。在不长的教学时间内,何老师就先后两次组织学生作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对何老师安排的小组讨论,听课教师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
  教研员对关键教育事件的分析:小组讨论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对这一教学形式的重视与应用无疑是一种进步,体现了课堂上的民主意识。但是,当我们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学习”作为一个关键的课堂教学事件来进行教学研讨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科学地安排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学习,其实是很有讲究的。这种讲究体现在―
  第一,对小组讨论的话题与任务的设计应力求科学适度。教师要使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取得成功,工夫必须花在课前。课前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对小组讨论问题难易度的准确把握,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这个“度”就是最接近并且略高于学生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如果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问题的答案过于单一趋同,那么,这样的讨论有没有必要?语文课堂上的讨论是围绕课文教学需要而展开、在反复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的,还是脱离课文作漫无边际的高谈阔论?有些在学生课前预习环节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是否一定要拿到课堂上来讨论?譬如说,本课第一次讨论时所设计的问题:“现在的学习与未来的学习有什么不同”就可以作为课文预习阶段的学习要求进行处理。
  第二,小组讨论的管理与监控至关重要,因而工夫要花在讨论的过程中。撇开这节课讨论的内容,我认为这节课上教师对小组讨论的参与、管理和监控是比较到位的,表明教师对课堂小组讨论这一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投入并巡视于各小组之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及时品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点拨,这些都是做得比较好的。
  通过观看视频片断,我们也发现了其中的不足,比如:教师把小组讨论作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形式,在学生讨论时两次重复:“嘴巴都动起来”。那么,这里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都“动”起来,还听不听别人说?二是本组讨论的时候,顾不顾及其他组有好的讨论与倾听的环境?由此说来,这位教师对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学习中的学生学习规范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而这些,对于小组讨论的成效来说,恰恰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小组讨论成果的利用非常关键,因而工夫又要花在讨论的过程后。
  在小组讨论后要求学生发言,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考核,也是对他们分析、概括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怎样提炼和利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成果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通过讨论,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科基础差的学生大胆回答问题,要充分鼓励那些不爱发言或不敢发言的同学多发言。(2)及时了解小组讨论中学生学习出现的新问题。(3)对于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时间不宽裕的情况下,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将讨论中衍生的新问题或未讨论透彻的问题延伸到课外。例如:在教学《他们的乐趣》一课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联系课文中所提到的两种教育方式,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眼中的理想教育是什么样的,并写一篇短文。
  可见,无论对教师个人还是团体,开展关键教育事件研究,对促进教师行为跟进、智慧生成都是非常有实效的。
  
  四、关键教育事件研究的有效载体
  
  实践证明,开展关键教育事件研究的最有效方式是教师主动打开教室的门,与听课教师寻求共同研修的资源。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观摩录像课提炼、剪辑、加工关键教育事件音视频资料或文本性资料,进而对关键教育事件进行研究,促进行为跟进和智慧生成。
  1.从教师个体的角度来看。教师个体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关键教育事件研究,主要是通过教学反思,以课后说课、反思日记、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或专题论文等形式,采用记叙(叙事)的方式,从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披沙拣金,提炼、截取出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事件,由此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并努力由此及彼,从中探寻教育教学规律,以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完善行为,完善策略。
  2.从教师群体的角度来看。教师群体通过同伴互助,将关键教育事件作为备课组、教研组、跨学科组以及其他群体进行教学研讨和教师培训的内容,引发头脑风暴,共生教育智慧。
  3.从学校和区域的角度来看。开展与关键教育事件相关的课题研究,以课题实践统率教师教育,构建学校或区域的教师研修文化
  在基础教育领域,我们完全可以将基于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作为一个学校乃至区域教育研究的重要或龙头课题来开发,这样,可以有效地凝聚、整合全校或区域各方面的力量,以对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促进学校和区域教育的发展。
  (编辑许丽艳)

本文来源:http://www.yscs9s.com/jiaoyu/93850/

为您推荐

幼儿教师警示教育心得体会【4篇】

警示是告诫示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教师警示教育心得体会【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17 17:57:01   幼儿教师警示教育心得体会2023年   幼儿教师警示教育心得体会10篇  

2024年青年教师个人成长发展规划(锦集4篇)

规划,意思就是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4年青年教师个人成长发展规划(锦集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17 17:56:59   2023年青年教师个人成长发展规划怎么写   2023年青年教师个人成长发展规划方案  

骨干教师的申请书精选四篇

申请书是个人或集体向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表述愿望、提出请求时使用的一种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骨干教师的申请书精选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17 17:56:52   骨干教师的申请书怎么写   骨干教师的申请书范文  

教师主题教育个人检视问题精选四篇

检视,读音是jiǎnshì。意思是检验查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主题教育个人检视问题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17 17:56:48   教师主题教育个人检视问题清单   教师主题教育个人检视问题整改清单  

教师以案促改发言稿汇编4篇

“以案促改”入选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联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推出的2020年度十大反腐热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以案促改发言稿汇编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17 17:56:46   教师以案促改发言稿范文   教师以案促改发言稿简短